●課程名稱:當文學成為飯碗-文學實務面面觀
●授課教師:台灣文學館館員群
●課程規劃:
當文學走出象牙塔,成為一門專業工作,究竟會遇到什麼挑戰?文學該怎麼回應,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?作為全台唯一國家級文學博物館,各懷所長的館員們該如何發揮專業與創意,實踐文學的理想性?
●招生對象:對文學研究、編輯、出版、推廣活動有興趣的民眾。本課程免費,歡迎旁聽。
●開課時段:2014年2月20日至6月5日,每週四晚上18:30-21:00
(惟3/13從18:00開始上課)
●開課地點:台文館二樓台灣文學教室
堂數 |
課程時間 |
課程名稱 |
授課老師 |
1 |
2月20日 |
當「文學」走向「文學館」 |
賴香吟 |
2 |
2月27日 |
古典文學難不難?—臺灣古典文學實務分享 |
許惠玟 |
3 |
3月06日 |
書系的規劃與編輯──「台文館叢刊」編輯經驗分享 |
許素蘭 |
4 |
3月13日 |
台灣文學外譯實務暨他們眼中的台灣文學 |
陳慕真 金尚浩 吳介禎 |
5 |
3月20日 |
展覽實務:展示台灣文學的內在 |
王嘉玲 |
6 |
3月27日 |
博物館展覽中的加減乘除 |
楊蕙如 |
7 |
4月03日 |
移動的文學城堡- 「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」巡迴展實務分享 |
黃佳慧 |
8 |
4月10日 |
蔚映十代,辭采九變-解說員的堅持與變通 |
杜宜昌 |
9 |
4月17日 |
讓我一次「編」個夠——編輯台上的秘密 |
覃子君 林佩蓉 |
10 |
4月24日 |
怦然心動的文學館工作魔法 |
林佩蓉 |
11 |
5月01日 |
親愛的,我把作家收「編」了── 「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」的前世今生與意義 |
趙慶華 |
12 |
5月08日 |
Châu-khut‧自覺‧堅心:台語文學推廣之管見 |
周定邦 |
13 |
5月15日 |
煮一鍋好命糊:一本書的保存與修護 |
辜貞榕 |
14 |
5月22日 |
文學活動怎麼辦?暢談活動推廣實務 |
陳淑美 |
15 |
5月29日 |
那些年,變身小人兒─兒童文學書房的幕後推手 |
蔡佩玲 |
16 |
6月05日 |
攀登文學峰頂啟示錄─辦理台灣文學獎的感想 |
羊子喬 |
●講師簡介:(依授課順序排列)
賴香吟
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,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碩士,曾任職於誠品書店、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、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,現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。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、中篇小說首獎、吳濁流文學獎小說獎佳作、台灣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、九歌年度小說獎等。《其後それから》榮獲2012年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。曾擔任2013年台灣文學教室第八期「當代台灣小說家閱讀」講師。
許惠玟
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,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員兼研究典藏組組長。博士論文為《道咸同時期(1821-1874)臺灣本土文人詩作研究》。與林正三合著《臺灣瀛社詩學會會志》、與顧敏耀、薛建蓉合著《一線斯文—台灣日治時期古典文學》,並譯注有《陳輝‧章甫集》。
許素蘭
1953年出生於台南市中區(今中西區), 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灣文學碩士;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。曾任《書評書目》雜誌編輯、靜宜大學、長老教會新竹聖經學院、國北師、真理大學等校之兼任講師,講授台灣文學。歷任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」、「府城文學獎」、「吳濁流文學獎」、「鳳凰樹文學獎」、「賴和文學獎」、「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」評審委員。現任職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助理,主要研究領域為戰後第二代作家小說研究。著有文學評論集《昔日之境── 許素蘭文學評論集》、評論散文合集《文學與心靈對話》、碩士論文《冰山底下的大水河──鄭清文短篇小說研究》、文學傳記《給大地寫家書──李喬》等。
陳慕真
現服務於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,負責台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計畫、台灣文學外譯中心計畫等。
金尚浩
籍貫韓國首爾,1961年生於韓國首爾,1988年來臺迄今。京畿大學中文系學士、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、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博士。曾任教韓國京畿大學、靜宜大學與逢甲大學,擔任季刊《臺灣現代詩》編輯委員、《東亞人文學》編輯委員、《Asia Poem光與林》編輯顧問、臺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、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臺灣支會長。現任修平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專任副教授、臺灣現代詩人協會常務理事、臺灣兒童文學學會理事、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臺灣支會長。曾獲「東亞人文學會慕山學術獎」、「傑出研究成就獎」、「中華民國私立教育協會模範教師獎」、「優秀論文研究獎」。
吳介禎
建築師雜誌國際新聞編輯,除發表有關都市/空間議題的文章,也英譯台灣文學小說。曾英譯《林秀子一家》(阮慶岳著)、《女島紀行》(鍾文音著)、《艷歌行》(鍾文音著)等,現正英譯《土製炸彈》(鴻鴻著)。
王嘉玲
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,主修博物館展示與民間工藝,曾任職扶雅展示設計有限公司展示經理,曾負責國內大型博物館展示規劃製作案十餘場,現為國立台灣文學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,辦理館內「台灣文學的內在世界」常設展與各類特展展覽規劃執行。
楊蕙如
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碩士,曾任職於國立彰化高中、國立台灣美術館,現為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助理。曾辦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、台灣紀錄片美學論壇、《大臺中紀事》紀錄片製作、趙雲、王家誠捐贈展、歷史與文學特展等。
黃佳慧
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,現就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班。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、台南縣政府文化局等。自中研院任職時期接觸博物館資料庫規劃事務後,在文化局任職期間開始從策展實務中發現博物館的迷人之處。目前除館內策展、教育推廣、行政、研究事務之外,也執行「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」全國性的巡迴策展與推廣行銷計畫進入第五年。曾編著有《情采飛揚──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》等書。
杜宜昌
資深解說員。現任職國立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,負責導覽解說、志工培訓等業務。
覃子君
現服務於台灣文學館公共服務組,負責《台灣文學館通訊》編務。十餘年前擔任某化學國際學術期刊的小助理,開始接觸編輯實務。在台文館編有《台灣文學館の魅力——その多彩な世界》展覽圖錄、《春暖,最愛創作——第二屆台灣文學館攝影圖文徵件比賽得獎作品專刊》、《從臺南出發——國立臺灣文學館海外參訪紀行文集》、《踏尋小封神——許丙丁的府城文學地圖》、《遇見愛情——府城文學踏查地圖3》、《觀瀾索源:館務十年》等。在編輯台上,扮演著多重角色,自認是個抗壓性高、理性的編輯人,也算是個稱職的讀者,催稿時則扮演溫柔媽媽的角色,不過有時也得軟硬兼施。
林佩蓉
現服務於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,對台灣文學知識分子充滿興趣,平常負責文學出版、文物徵集還有寫些跟文學相關的行政計畫,記錄、保護作家所珍惜的事務。
趙慶華
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,曾任《新觀念》雜誌主編,南華大學、成功大學、台南社區大學講師,目前服務於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。
周定邦
國立台北工專土木科畢業,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碩士。現任職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,負責台語文學研究推廣業務。曾獲教育部母語文學獎、台南文學獎台語小說首獎、南瀛文學獎、李江卻台語文學獎、海翁台語文學獎等。著有《起厝兮工儂》、《斑芝花》、《Ilha Formosa》、《義戰噍吧哖》、《台灣風雲榜》、《孤線月琴》、《英雄淚》、《桂花怨》等。
辜貞榕
現任職於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典藏組,負責文學文物修復等相關業務。
陳淑美
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碩士。曾擔任市定古蹟-台北故事館、撫臺街洋樓等企畫推廣,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營運人員等。從事藝文推廣、行銷工作多年。現服務於國立台灣文學館展示教育組,負責「府城講壇」等活動推廣。
蔡佩玲
現服務於國立台灣文學館展示教育組,負責兒童文學書房營運、雙月活動表等推廣行銷業務。
羊子喬
本名楊順明,1951年生,台南縣佳里鎮人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,曾任遠景出版公司主編、自立報系資深編輯、南投縣政府簡任秘書、前衛出版社總編輯、台灣大百科文學卷專案主編、靜宜大學講師,現任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。著有詩集:《月浴》、《收成》、《該是春天為我們開門的時候》、《羊子喬三十年詩選》、《羊子喬集》;散文集:《太陽手記》、《輪迴》、《走過人生街頭》、《微笑人生》;詩文合集《羊子喬詩文集》、《西拉雅‧北頭洋部落紀事》;評論集:《蓬萊文章臺灣詩》、《島上詩鼓手─陳千武文學評傳》、《鹽田裏的詩魂》、《黑潮輓歌─楊華及其作品研究》等。